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東亞社會福利政策
EAST-ASIAN SOCIAL POLICY 
開課學期
96-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古允文 
課號
SW5012 
課程識別碼
330 U18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112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 課程名稱:東亞社會政策(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二、 授課教師:古允文教授
三、 學分數:3學分
四、 課程目標:隨著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2004年開始則已有了一些轉變,這即是英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的產生,它原先只是東亞地區在英國的博士研究生所組織起來的團體,但跟著團體成員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或留在英國、或返回母國從事相關教學研究工作,聯繫的網絡不斷擴展,最後在SPA與英國重要學者的支持底下,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Gosta Esping-Andersen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福利的因素。本課程將採講授、導讀與討論並重的方式,期使學生能夠掌握當前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的發展趨勢。
五、 評量方式:包含學生出席課堂的情形、指定文獻的整理報告、以及最後之期末書面報告(不得少於10,000字)。
六、 主要教科書:
Esping-Andersen, G.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古允文譯,巨流1999年出版)
Holliday, I. and P.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formerly Macmillan)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White, G., Goodman, R. and Kwon, H.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London: Routledge.

 

課程目標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